Thursday, August 13, 2009

羅斯貝季風渦旋

季風渦旋(monsoon gyre), 是 mark lander 先生於十多年前提出的一種西北太平洋間中出現的環流形態, 主要表現為一大範圍的低壓區(直徑約兩千多三千公里), 只有低壓區南部和東部邊緣有對流. 從這些對流中可能有細小的熱帶氣旋發生, 而渦旋的中心最終亦可能發展為熱帶氣旋. 也就是說渦旋的出現應該和熱帶氣旋生成有關.

熱帶氣旋的形成一直已來都是一個讓人關注的問題. 形成雖帶有隨機性, 但我們都知道大多情況下要有大環境配合(如季風槽)才有熱帶氣旋形成.

既然說季風渦旋可能和熱帶氣旋出現有關, 究竟我們可不可以掌握到當中的一點規律呢? 兩年前 dr. molinari 等人在期刊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 1991 年的季風渦旋對應赤道羅斯貝波, 有明顯的周期性, 而且影響時間比我們想像的要長得多. 以下是文章中的其中一幅圖:



圖中 y 軸是月和日, x 軸是經度, 資料為經濾波後的低緯 850 百帕經向風(南北向). G 點為 mark lander 定義的季風渦旋形成的時間和地點. 我們可看到幾個明顯的特徵: 一, 渦旋或波動影響的時間非常長, 約又八月中旬開始一直到十月尾; 二, 波動向西傳播, 周期約 22 天; 三, 波動發生的位置沒有明顯隨時間變動.

該研究指出在同時期形成的 13 個熱帶氣旋當中至少有 8 個和波動相關. 也就是說, 假如不是巧合的話, 波動的發生可以控制西北太平洋的大範圍環流以及熱帶氣旋的形成, 包括位置和時間.

No comments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