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nday, April 25, 2011

強拉尼娜年之後的風季

香港風迷熱切期待的 2011 年風季即將開始. 對於異常緊張的風友來說, 或者已注意到前幾天在菲律賓東南岸有疑似熱帶氣旋發生, 正正是 1989 年颱風布倫達經過的位置, 只是後來接觸陸地後消散了.

除了可討論襲港數目外, 亦可討論西北太平洋的數目. 先從昨天的 SST 數據看起. 近幾十年較強的拉尼娜事件(以明顯低於 1 度為指標)發生於 88/89, 98/99, 99/00, 07/08 及 10/11. 以下為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數目. 紅, 黃, 綠線分別為 JTWC, HKO 及 CMA 的數據. HKO/CMA 的數據比較一致, 就以它們作為討論.



四年強拉尼娜年之後的風季當中, 以 89 年的熱帶氣旋數目為最多, 基本上是自 80 年代至今最多的一年. 但 99, 00 和 08 年的數目都不算多. 近年數目減少可能是受到數十年振盪或者全球暖化影響, 但總體來說, 強拉尼娜年之後, 西北太平洋的熱帶氣旋數目並沒有像強厄爾尼諾之後的可測性.

從 SST 數據亦可看到, 強拉尼娜年之後 SST 有兩種發展形勢, 一種為持續拉尼娜形, 99 和 00 年就是這樣. 另一種為拉尼娜衰退形, 即 89 和 08 年. 今年情況似乎應更像 08 或 89 年, 因為 4 月中的 ENSO 預測仍表示現時的拉尼娜會再未來數月消退.

從香港風迷角度出發, 還是襲港數目最為重要. 4 年強拉尼娜年之後的風季, 有兩年 (99/08) 香港打到 7 彩, 89 年亦有兩個 8 號風球, 只得 00 年甚麼也沒有. 確實形勢大好.

Sunday, April 24, 2011

厄爾尼諾年之後的副高

先從 NCEP CPC 抄了東太平洋 Nino 3.4 區的季節水溫:


可見 09/10 年水溫距平高達 +1.8 度, 是強厄爾尼諾事件, 比 82/83 和 97/98 年弱. 但從資料顯示, 厄爾尼諾年之後的氣候異常並不能單以 SST 為依據. 舉例來說, 厄爾尼諾年之後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偏強, 熱帶氣旋數目偏少, 但去年的數目可說是史上最低, 比 83 和 98 年更少.

以下分別為 1983, 1998, 及 2010 年 6-8 月的 850 hPa 高度距平場:
(可於 http://www.wohk.org/climate/archive.php 繪畫)


去年西北太平洋的副高確實比 83 和 98 年更強, 如果再看一些環流指數, 例如北半球的副高強度指數 (http://www.wohk.org/climate/ncc/12.gif), 於風季前的 3/4 月已顯示副高很強, 只比 98 年弱. 可以說, 要預測風季熱帶氣旋數目, 看風季剛開始前的副高應該會比看年初 SST 更準確.

另一值得觀察的分別, 是 98 和 10 年都是從強厄爾尼諾轉為拉尼娜的年份, 83 年則不是. 即是說, 年內副高(南北半球)較強, 該年亦會從厄爾尼諾轉為拉尼娜.

Monday, April 11, 2011

黃家天文台再更新

今日繼續宣傳兩項黃家香港天文台的資料服務.

首先在主頁內加插了天氣分析圖 (http://www.wohk.org). 資料源於美國 NCEP, 一天總共有四個時次 (00, 06, 12, 18Z), 每個時次有兩組不同的圖, 一組為 "GFS", 就是 NCEP GFS 天氣模式的初始場, 更新時間約落後三個半小時, 即香港時間早上八時的天氣圖要到十一時半左右才有. 另一組分析圖為"GDAS", 是 "GFS" 的改進版, 更新時間比 "GFS" 要再遲約三小時, 但分析所用的資料較多, 理論上應比 "GFS" 稍好.

另一更新是衛星掃瞄的海面風場 (http://www.wohk.org/rmss.php). 自從 quikscat 於 09 年底失靈後, 過去一兩年 scatterometer (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Scatterometer) 掃瞄主要都來自 歐洲 METOP-A 衛星上面的 ASCAT. 但網友們或許早發覺 ASCAT 的掃瞄不夠粗, 假如有熱帶氣旋, 可能平均兩三天才有一次掃得正其風場, 相比 quikscat 應用性較低. 另一衛星 CORIOLIS 上面的 Windsat 亦可探測海面風場, 但其方法不同於 scatterometer, 所以準確度比較低. 此外, 印度的衛星 Oceansat-2 於 09 年 9 月升空, 亦配備 scatterometer, 據網上消息, 該儀器仍在測試階段, 不過好在有關當局早已把資料公開, 而且更新頗為及時, 據最近幾天的觀察, 掃瞄結束後兩小時內就有了. 這資料一定非常有用.

最後附上衛星遙測海面風的未來計畫:




值得留意的是大陸的 HY 系衛星. 假如美國方面又有 quikscat 的繼承者, 未來測海面風場的覆蓋就會大大提高, 另人密切期待.

Monday, April 4, 2011

黃家天文台加強版

寫 blog 的大忌是為了寫而寫, 之前承諾每日一寫寫足一年確實戇居. 搞網站的話, 假如已欠缺動力和新意, 唔摺埋亦應該搵人接手, 沒有荒廢台務的道理, 除非純粹為個人名聲和利益. 天文台台長即將換人, 黃家香港天文台亦想換, 只是沒人可換而已.

今日忽然又寫, 主要想介紹黃家香港天文台的最新動向. 昨天完成了天氣模式分頁的加強版: http://www.wohk.org/mrf.php , 更動有兩方面, 第一是加多了一列可以在同一頁內顯示所有(六個)模式, 第二是歐中方面的更新將更快, 72 小時預測約可於每日上(下)午 2 時 15 分出爐, 對於風季異常緊張的風迷來說應是一大喜訊.

另外, 以電郵(或手機短訊)形式發佈最新氣象資訊的服務亦正在構思當中. 只要網友們略作登記, 就可以選擇接收某些氣象資料的更新提示. 舉例來說, 網友可以選擇當歐中 72 小時更新後接收電郵. 這樣或者可以減少虛耗在互聯網的時間, 有覺好訓了.

踏入四月, 在拉尼娜的背景下, 菲東出現了擾動, 強烈的對流顯示該區濕和熱基本條件已充足, 目前只因受較強風切影響而未能進一步發展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