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波落波是否及時比起具體發波標準更為重要. 上世紀中期, 香港仍有較多人靠補魚為生, 而且當時的船隻設備較落後, 天氣預測亦有很大的不確定性, 有需要盡早(如烈風 12 小時前)發出 8 號風球. 時至今日, 發波的時間主要考慮市民下班, 交通疏導人潮所需的時間(個人認為約 2 小時). 落波的時間則未必要和時代轉變掛勾, 只要烈風不再出現就應可以落.
今日從 technical note 81 內的資料看看在舊制下, 8 號波的時間和烈風出現時間之間的關係. 以下熱帶氣旋曾發出 8 號風球並為維港帶來烈風:
SHIRLEY(1968), FREDA, LUCY, ROSE, DOT, CARMEN, ELSIE, IRIS, FREDA, AGNES, ELAINE, HOPE, MAC, JOE, LYNN, ELLEN, TESS, PEGGY, BRENDA, GORDAN, BRENDAN, KORYN, TASHA, BECKY, HELEN, KENT, SALLY, VICTOR, SAM, YORK, CAM(1999)
下圖為發波時間和最早出現烈風時間的關係. TESS, TASHA, SALLY 和 SAM 都是負值, 表示烈風在發 8 仔之前已出現, 算是失誤. 除了 SAM 之外, 其餘都是從 3 仔上 8 號東南的個案, 顯示天文台在考慮這些直襲機會較低或風力較臨界的個案時, 都傾向以報告形式發 8 號東南. 納沙時仍然是一樣.
約克時, 烈風在發 8 後 1 小時左右出現, 亦可算是遲發了, 幸好不是在日間發生.
74 年的 CARMEN, 發出 8 號之後 22 小時才有烈風, 是由於 CARMEN 在接近香港期間移動速度大減所致.
整體來說, 可以看到一個向下的趨勢(例如可劃線性回歸線), 表示由於時代變遷, 發出 8 號後烈風會比較早出現.
下圖為落波時間和最後出現烈風時間的關係. 在除下 8 號風球後, 仍有多個熱帶氣旋(CARMEN, HOPE, TESS, PEGGY, KORYN, TASHA)為香港帶來烈風. 以 86 年 PEGGY 為例, 較外圍的雨帶帶來強烈的偏南風, 最強的每小時風速在落 8 後出現. 可以想像, 偏南風(尤其西南風沒有副高伸入的情況)下會對預報員帶來不少麻煩.
除了 FREDA 和 MAC 較明顯偏差外, 其餘大部分個案都是烈風停止後幾小時(肉眼看平均約 3 小時)轉 3 號的.
Tuesday, November 22, 2011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2 comments:
Tess在南海突然北折,天文台本來冇預發8號,而且是在晚間,天文台一向會睇定D。
Tasha在南海迅速增強,以STS/TS的級數在那個距離令維港吹烈風可謂很少見。
Sally天文台是故意在香港轉吹東南風後才發8號東南風球,可以上YouTube聽下當時的熱帶氣旋警告。當晚初時本港東北風不太強,橫欄島的一小時平均風速由晚上10時的每小時52公里迅速增強至晚上11時的每小時92公里。即使移動速度及距離與08年黑格比頗為接近,烈風圈的大少有一段明顯的距離。因為剛好入唔到維港烈風豬腰,即使是今日的天文台亦有機會遲發8號風球。
「時至今日, 發波的時間主要考慮市民下班, 交通疏導人潮所需的時間(個人認為約2小時)」想問下上述的2小時是否包括預警的時間?感覺上預警實際上是減少了8號風球的生效時間。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