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續 4 中 2 選站討論. 先回顧幾個大原則(憲法):
* 因市民活動不再集中在維港兩岸, 站點要覆蓋香港較大範圍. 如其他條件不變(包括維港內的當風程度), 達標標準應該比舊有”維港制”較寬鬆, 豬腰亦比維港制時代大. 8 中 4 實施多年後未見天文台展示新的”豬腰”, 不知是否擔心一比拼之下, 風民會看到比維港制時代明顯細小的豬腰而提出質疑.
* 要具備一些客觀標準. 風速方面, 一直以來就是用烈風作為標準, 葡福氐風級關於烈風的描述對這標準有點支持(如行駛中的汽車在烈風下會被吹歪). 同樣重要的是市面的實際情況, 如榻樹多寡, 海面是否適合小輪航行等等. 坐過舊式巴士的人應還會記得巴士上印著”當颱風時要開窗”的規條, 現時冷氣巴士無窗可開, 有沒有翻車風險亦是要考慮的重要因素.
* 要符合市民的習慣. 如標準改變太大, 會適應困難.
以上原則, 市面實際情況比較關鍵. 達標風速取多大, 用十分鐘還是一小時平均, 豬腰是大了還是小了, 發出 8 號的時間是多了還是少了, 其實都只是手段或附屬結果. 選站亦只是手段而已, 若有需要又有權的話, 想到那裏起站也可以, 要做到多大風速也可以.
4 中 2 制選站的時候考慮了以下個案:
* 納沙時市面情況並不算很壞, 因此在選站時令納沙成為臨界個案(4 中 1 與 4 中 2 之間)
* 兩次 9 號風球必定要達標, 而且起碼要是 4 中 3
* 黑格比高地間中吹颶風, 起碼要 4 中 3
* 派比安是達標個例, 但並不是強 8, 即只是 4 中 2 而不是 4 中 3
機場, 大美督和流浮山在地理位置上頗有代表性, 選擇做膽. 三拖一, 第四站較理想地區是九龍東或港島東, 但現時並沒有合適的站. 除了啓德和西貢外, 赤柱, 中環碼頭, 北角和九龍天星碼頭都是較可選擇的站, 比較見下表(紅色格表示最高每小時風速達烈風程度) :
要符合以上 4 個案例, 只能選擇西貢: 鸚鵡要 4 中 3, 可選赤柱或西貢. 但如選赤柱為第 4 站, 則派比安可能變成 4 中 3, 從其他個案的風速, 選赤柱亦會過於寬鬆(風神會達標, 北冕亦變成臨界達標), 違反”憲法”.
Monday, November 7, 2011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2 comments:
順便一提,鸚鵡當日流浮山在上午早段就已經損壞,天文台不應報告其所謂最高一小時平均風速。我估計流浮山地區當日的一小時平均風速達烈風的機會頗大。
相反我不肯定派比安當日大尾督地區的一小時平均風速有否達烈風,因為當日風向偏東南,不是大尾督最當風的風向。
西貢+大尾督,可以預期你的4中2在東北風下比東南風易達標。供你參考,巨爵當日西貢一小時平均烈風至午夜12時、大尾督至上午3時、啟德至上午3時、機場至上午5時。而啟德的10分鐘平均烈風至上午5時44分。
雖然這是一個極端的例子,但不能否認一個著重本港普遍風速的參考制度,一小時平均風速對東南風來說是過嚴。
感謝提供資料, 你說的幾點都是對的. 東南風時大尾篤不當風, 西貢亦不高於啟德. 中環碼頭和北角應該也不行?
或許最佳辦法還是於九龍東或港島東另覓新站取代西貢/啟德.
Post a Comment